说到文房四宝那就不得不提笔墨纸砚。提起笔墨纸砚那就绕不开有名的端砚、湖笔、宣纸等。宣纸作为中国最知名的一种书画用纸到如今仍在被广泛使用。宣纸虽然大家都听过,但中国最早乃至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纸,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那就是出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灞桥纸。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考古人员在西安灞桥的一座汉代古墓里发现了很多类似于纸张的粗糙纤维,经专家检测,此类纤维为植物纤维,其年代大致推测道西汉时期并且早于汉武帝。这一考古发现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如果汉武帝以前的西汉人民就已经能够造纸,那就将我国的“造纸术”将会往前推进了两百余年。
造纸术被誉为我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之一,由此可见造纸术的普及曾给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带来怎样颠覆性的影响。而这一伟大的发明创造当归功与一位名叫蔡伦的宦官。蔡伦生活的东汉,文字记录主要还是用竹简和布帛,竹简加工麻烦携带笨重,布帛价格昂贵,这就极大地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蔡伦为此呕心沥血,经过多次试验终于成功的用树皮、麻布等造出了廉价的纸张,因此此类纸被称为蔡侯纸。蔡侯虽有造纸术的大功劳,但灞桥纸却早了蔡侯纸近两百余年。说明蔡伦是在前人智慧的基础上改良了造纸技术,才使得纸张能够被普遍使用。
虽然西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类似于灞桥纸的纸张,但由于灞桥纸的做工非常不细致,其用植物纤维加工的表面非常粗糙,纤维颗粒感重,这就导致了此类纸特别难以书写。因此就导致了灞桥纸只有纸形而没有纸的实际书写作用。外加利用纤维制成的纸张非常容易损坏,从而导致记录文字的丢失。所以西汉当时的上层阶级的书写仍旧以不容易损坏的竹简和布帛为主。并且当时特别重要的合约仍旧要刻在鼎器上,以防止丢失或毁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