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四这个词,我们也是经常听到,但是有些朋友可能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应该如何使用,应该如何形容,其实朝三暮四的来源,还是有一个故事的,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朝三暮四本来的含义,也能够知晓其引申的含义。与此同时,朝三暮四还可以作为一个谜语,可以打一个动物。
朝三暮四是一个汉语成语,其主要是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也就是其本来的含义,形容聪明的人善用手段,从而达到操控他人为己所用的目的,而愚笨的人则不懂得玩弄权术,也不懂得辨别事情,只能是被人利用。后来逐渐不再使用这层含义,而是赋予了其新的含义,那就是形容办事反复无常,变化多端。朝三暮四最早出自庄周的《庄子·齐物论》,是用来形容养猴子的人的。
朝三暮四可以作为谜面,其谜底就是猴子了,原因也很简单,正如上文中故事所讲的那样,朝三暮四的典故中就是猴子,因此朝三暮四这个成语就是借猴子来比喻一些愚钝的人,庄周在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就曾经点评过,“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因此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讽刺像猴子这样的人的愚蠢,也用来形容想狙公一样的人变化多端,善于用计谋玩弄他人。
朝三暮四的故事,来源于主人公狙公。狙,在古代就是猴子的意思,因此狙公也就是养猴子的人。狙公告诉猴子们,早上给你们三个橡子,晚上给你们四个橡子,如何呀?结果猴子们听了都很生气。于是狙公就改口说,那么早上给你们四个橡子,晚上给你们三个橡子,如何呀?猴子们听了都很高兴。因此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愚蠢的人就像是故事中的猴子一样,不知道这两种方案都是相同的,不经意间就被别人玩弄于手掌之中,这也就是朝三暮四本来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