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有一个人的钱抵得国家年财政收入的一半你相信吗?别说,还真有这么一个大富豪,他叫做伍秉鉴。晚清时期伍秉鉴就是有名的富商,他的生意甚至做到了国外,财富难以估量。可是就是这么个富翁,这伍秉鉴的钱哪去了,他的后人却鲜少被提及,这是为什么呢?
伍秉鉴是一个长在广州的福建人,按照他当时的财富来估量,他足以称得上是世界级的首富。21世纪初,美国评选了千年来全世界最有财势的50个人,伍秉鉴就位列其中。他创办的怡和行是当时最大的跨国机构,甚至他还成为了东印度公司的债主。道光十四年,伍秉鉴个人财产高达2600万银元。可能很多人对银元没有概念,1两白银大致就和现在200RMB差不多,所以他差不多拥有过50亿的身家。而且清相关主体一年的财政收入也就是4000万两,这在现在都是难以想象的财富。
其实这和他将自己的儿子过继了有关。当时的家族财产多传男,所以这些大财阀也是大多只将儿子视为继承人。伍秉鉴的儿子叫做伍元兰,当他得知自己的弟弟一个儿子也没有的时候,他就为了家族香火的延续,把自己的次子过继给了弟弟,到了后面也鲜少听闻他的其他子嗣的消息了。伍元兰长大后也没有子嗣,他也是过继了一个孩子到自己这里。加上清相关主体当时对伍秉鉴的财产剥削,他的后代也没有得到什么财产,之后自然也是没有继承自己父亲的商业帝国了。
要知道鸦片战争以后清相关主体签订了一些丧权辱国的条约,而这些条约也让他们不得不支付大笔的战争赔款。清相关主体自己哪里拿得出这么多钱,所以他们也让很多商户拿钱出来抵债,自然伍秉鉴这颗大树也是首当其冲了。清相关主体多次开口向伍秉鉴要钱,伍秉鉴为了保自己太平每次也都给了。而且他也是和外国人做生意,这一点很容易给他扣上帽子,他也是一次次地被敲竹杠,最后他的财富也是满满地被消耗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