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并不会长生不老,永生是认为未来三大目标之一,要长生不老首先得长生不死,要摆脱死亡,首先得要了解死亡的机制。正常的死亡来自于基因的控制,人类的DNA里存在多段跟死亡有关系的基因,这被称作“死亡基因组”。死亡基因的存在限制了细胞的寿命和细胞的分裂次数,死亡基因组平时不表达,当细胞受到异常损害或者细胞的分裂次数达到规定限制时,死亡基因会被激活,产生特殊的蛋白质,限制细胞的分裂或者直接杀死受到损害的异常细胞。
这样看来,根据上面的理论,只要阻止“死亡基因组”的表达,人似乎就可以不死了。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这要从死亡基因的功能说起。有没有人比较好奇:为什么基因要限制细胞的分裂次数,而不是像癌细胞这样永远分裂下去呢?答案是为了保证基因的稳定性。细胞的有丝分裂可以看作细胞的传承,正常情况下下一代的细胞和上一代的细胞应该是完全一样,这是因为细胞的分裂里伴随了基因的传承,但基因在自我复制的过程中并不能保证复制出来的基因完全一模一样。
一旦基因在复制的过程中发生异常,产生了异常基因,这必定会产生异常细胞(这也是癌变的原因),而异常的细胞多半对生物体有害,如果基因变异的位置发生在常染色体上也就算了,如果基因变异的位置发生在了性染色体上,那这样的变异将会随着生物体的繁殖而一直传承下去,久而久之,整个种群都有了这样变异的基因,这完全有可能导致种群的灭绝。
好在DNA有自己的修复机制,那就是“端粒”,端粒是DNA两端的一段特殊蛋白质分子,它能够修复基因在复制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基因从而保证基因的稳定性,但是端粒会随着细胞的一次又一次分裂而变得越来越短,直至消失。一般情况下,当端粒短到几乎没有作用时,为了保证基因的稳定,死亡基因就会触发,限制细胞的分裂,这时人就会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