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海君之后是李倧当了君王。天启三年(1623)三月十二日夜,西人李贵适、金自点等人在仁穆王后和新崛起的南人党势力的协助下,召集1300名逆反之众从东北入汉阳城,训练都监的2000名军队倒戈相向,在绫阳君(后来的朝鲜仁祖)的别墅内会合,打入庆云宫,发动宫廷政变,兵不血刃地推翻了光海君的政权。二十八岁的叛乱主谋绫阳君李倧登基,是为朝鲜仁祖;仁祖以仁穆大妃的名义下颁布懿旨,宣判光海君的罪行,冠以“戕兄杀弟”、“幽废嫡母”、“忘恩背德”、“输款奴夷”等罪名,将光海君贬为庶人。
李珲(1575—1641),1608-1623年在位。朝鲜王朝第十五代君主。朝鲜宣祖庶次子。光海君,朝鲜第15代君王,1575年出生,名李珲。前任君主朝鲜宣祖与其爱妃恭嫔金氏所剩的第二个儿子,公元1608年至1623年在位。于1641年死后葬于杨州赤城洞,位于今日南杨州市真乾邑松陵里。
在即位问题上,光海君于明朝心有不满,因此主张在尽量不得罪明朝的情况下开展灵活外交。朝鲜与后金的往来引起了明朝的警惕,大臣徐光启奏称:“鲜、奴之交已合”,建议派官员“监护其国”。光海君闻讯又惊又怕,连忙遣使至北京“辩诬”。朝鲜举国上下都感激于明朝的“再造之恩”,不能容忍对天朝不忠的事情出现。光海君在后金和明政权之间的游离,以及在政治上的过于残酷,朝鲜大臣、王室成员受到觊觎王位的其他贵族蛊惑,使光海君处于众叛亲离的境地。
1623年,李倧发动宫廷政变,将李珲绑缚,押到仁穆王后面前接受训斥,然后宣布废黜其王位。史称此次政变为“仁祖反正”。宫廷政变后的第二天,绫阳君李倧即位。为朝鲜仁祖。大北派的李尔瞻、郑仁弘等被赐死。被废黜的光海君则被石灰烧瞎双目,流放于江华岛的乔桐,于(1637)转移到南方的济州岛。(1641)七月朔日卒,寿六十七。墓在杨州赤城洞,位于今日南杨州市真乾邑松陵里,2002年后改名烈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