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这种秋虫的略微凄凉的鸣叫,正好可以引起文人的共鸣,蟋蟀意象的产生以及发展都是从自然到精神层面的过程,从《诗经》到唐诗再到宋词,蟋蚌意象的涵义也越来越丰富。
1.蟋蟀作为被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它对蟋蟀的活动规律观察得相当细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那时古人已经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
2.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在古诗十九首中就出现过:“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姜夔《齐天乐》:“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写出了一位缅怀远人的女性闻蟋蟀声后的惆怅。
3.蟋蟀在家里叫其实没有什么预示。蟋蟀叫的原因主要非常多,可能是因为各种外部刺激诱发,也可能是因为蟋蟀是独居昆虫,一般都是独立生活绝不允许跟别的蟋蟀住一起,要是碰到一起会咬斗起来,也会发出叫声。最后还有每到繁殖期,雄性蟋蟀会更加卖力地震动翅膀,发出动听的声音,以吸引异性。
4.蟋蟀进屋只是自然现象,无所谓吉凶。蟋蟀还有一个名字叫促织,据说是因为蟋蟀一叫,就表明入秋了天凉了,提醒人们要纺纱织布准备冬天的衣服了,故有“促织鸣,懒妇惊”的说法。《诗经·七月》中也有语:“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可见,蟋蟀进屋只是为避寒,表明天气日渐转凉,与风水好坏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