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龙类生活在二叠纪初期(大约2.99亿到2.75亿年前),在巴西,乌拉圭,纳米比亚和南非一共发现了三种中龙类的化石。它们是中龙属的纳米比亚中龙(学名Mesosaurustenuidens,下图上),方胸龙属的凸方胸龙(学名Stereosternumtumidum,下图中),和巴西龙属的圣保罗巴西龙。
中龙类动物四肢呈宽阔的桡足,游泳于河流或湖泊中。其髓弧相当大,具备杯龙目特点。外观类似短吻鳄,虽然最常见的标本只有40厘米长。但是,最大的标本几乎有2米长,中龙可能是那个时代地表上最大的生物。
一直以来,人们把中龙类看做是副爬行动物中一个非常古老,而且早早分化出去的旁支(下图是副爬行动物谱系图)。但一些新的研究显示,中龙类的祖先也许可以追溯到副爬行动物和真爬行动物分家之前。从身体结构上看,中龙类在陆地上运动已经很吃力了。它一生的大多数时间都应该是在水中渡过。它的趾骨细长,五趾分开,趾间应该长有蹼辅助划水。
中龙类很可能生活在内陆的盐湖中。在发现大量中龙骨骼的地层中,有植物叶片和昆虫翅膀化石,这明显是来自岸边的陆地植被。但是却没有发现珊瑚,海绵和苔藓虫,也没有腕足动物,没有腹足类和双壳类,没有菊石,没有鱼类,也没有离片椎类,壳椎类和其他羊膜动物。唯一和中龙大量伴生的,是二叠纪最繁盛的甲壳类——臀头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