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是上海的简称。上海得名,归纳起来有两种说法:一是源于《弘治上海志》,该志称“其地居海上之洋”。“居海上之洋”是什么意思?无法理解。二是言吴淞江(苏州河)南岸有两条支流,一为上海浦,一为下海浦。宋元时,于上海浦设“上海镇”,元朝据此设立上海县,由此一直沿袭到现在的上海市。
“上海”之名,由“上”与“海”二字构成。“海”,当然是指大海。“上”,似乎应作方位解。但中国的地名,常以东南西北命名,如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等。当然,以“上”“下”命名的情形也是有的。东汉建安年间,吴析余汗县东境置上饶县,“上饶”的“上”,一作方位解,一作“上乘”解。“上海”的“上”,是否也有这两层意思呢?问题是,前者没有历史依据,而后者当时根本谈不上——上海变“上乘”,完全是近现代的事。历史上的上海是普通小县,没法江南富饶地区相提并论,更谈不上“上乘”。
上海简称为“沪”,似乎看法较为统一。陆龟蒙《渔具咏序》:“纲罟之流,列竹於海澨曰沪。”陆龟蒙所言的“沪”,指的是一种渔具。后人据此,认为上海的简称“沪”也是一种渔具,相当于现在的“迷魂阵”,因为历史上的上海多是渔民。其实,这是一种误读。古人用字并不规范,异写甚多,陆龟蒙所称的渔具,实为“簖”,又称“簄”,并称“簄簖”,跟上海的简称“沪”没有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为止,划分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共计34个一级行政区,之后数量一直稳定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