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语言障碍一般分为构音障碍、声音障碍、语言障碍、流畅性障碍四种。构音障碍,是指发音时一些发音部位的活动不自如,各发音部位的配合不协调,或发音动作不准确,导致发了错误的语音。譬如:音的替换:“手(shǒu)”说成“斗(dǒu)”,音的歪曲:“师(shī)”说成“司(sī)”,音的添加:“吃了(chīle)”说成“吃累(chīleì)”。构音障碍是孩子普遍存在的一种问题。在语言障碍孩子中约有3/4属这种问题。
声音障碍,是指说话时在声音的音调、音量、音质方面有一种或几种异常现象。这类异常现象,使得孩子说话的声音与其年龄、性别和其他孩子明显不符,容易引起别人的特别注意。音质异常最为常见,表现为说话夹杂呼吸声、嘶哑声与鼻音等。发声嘶哑或夹有气息声,可由不正确地运用发音器官引起,也可由喉部发炎感染引起。音量异常是指有些孩子说话音量过大或过小,音调异常的表现可有语音单调、缺乏应有的抑扬顿挫的变化,音调太高或太低,女孩的声音低沉,像男孩的声音一样等等。
语言障碍,是指孩子的语言发展迟滞和由大脑语言运动中枢损伤造成的失语症。语言发展迟滞可表现为孩子对词汇、语法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明显落后于同龄孩子应达到的一般水平。失语症见于脑血管疾病引起大脑语言运动中枢的病变后,患儿或能听懂而不会说;或能看懂而不会写;或听觉正常,但听不懂别人和自己的话;或有说话和书写能力,但语言混乱,别人难以理解。
流畅性障碍,是指说话的节律异常,包括语速过快和口吃两种表现。在儿童中,口吃的现象比较常见,口吃儿童约有50%是在5岁前发病的。口吃是说话过程中,音、音节出现不适当的重复、拖长,并伴有摆动手臂、挤眉眨眼等多余动作。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语言障碍:伴随听力损失、唇裂或腭裂、脑麻痹和智力落后出现语言障碍。唇裂和腭裂对说话的影响一般涉及构音和声音的共鸣问题,脑麻痹儿童构音时显出更大障碍,智力落后儿童的语言发展比健全儿童要差而且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