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守敬的主要贡献是天文历法。他和王恂研制新历法。他认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元史·郭守敬》)为了测验准确,他设计研制了近二十件仪器,最重要的有三件:高表、简仪和仰仪。高表是古代圭表的发展。古代表一般高8尺,他把表加高到36尺,表顶4尺上又置横梁。这样,表高增加五倍,影长也增加5倍,从而大大降低观测误差。并做“景符”(中有小孔的铜片),斜撑圭面上。
阳光经过横梁,通过小孔,在圭面上形成小太阳像,像中间有一根细如丝的横梁影子,非常清晰。另外还造“窥几”,人在桌下,桌面开缝,缝对南北方向,可从缝中观测星月。这些都是旧的圭表所没有的,是郭守敬的创造。他还制造简仪,这是浑仪的发展,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发明创造。郭守敬冲破旧传统取消黄道系统而把地平系统分成两个仪器。他设计的赤道系统,主要的环只有两个,结构比浑仪简单,但很实用。
他还造了仰仪,“以圆求圆”,仰仪是中空的半球面,形状象锅,锅沿刻有方位,锅里刻有赤道座标网。锅口架一小板,板上有孔,孔的位置在球面中心。用此仰仪,可读出太阳的座标和地方的真太阳时,还可读出日食的时刻方位和食分等等。通过制造仪表,进行了精确观测,综合全国资料,吸取前人成果,终于在1280年制成《授时历》。
《授时历》主要成就是:废除用分数表示天文数据的旧习,一律改为十进小数;定出精确的天文常数,如回归年、朔望月等等;采用三次差内插法公式和合于球面三角法的计算公式等等。在创造《授时历》过程中,他用简仪和高表,考正了七事:一是冬至,二是岁余,三是日躔,四是月离,五是入交,六是二十八宿距度,七是日出入昼夜刻。并提出创造历法应注意的五件事:一是太阳盈缩;二是月行迟疾;三是黄赤道差;四是黄赤道内外度;五是白道交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