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王朝在不丹、察隅以南的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阿萨姆邦)和那加山脉(那加兰邦)至伊洛瓦底江上游(钦敦江)一带孟加拉国古代属于炎帝部族敕勒部落(Kiratas敕勒荼)。商朝时,濮人定居在这里.现在的观点一般认为濮人是百越的一族.濮人可能跟现在的彝族有着共同的渊源。
濮人建立的濮国首都,近年考古认为可能在萨地亚城附近.濮国跟当时南亚的孔雀王朝和中原的商王朝都有来往,而其民族当然是来自中国云贵高原,不属于印度雅利安民族或者达罗毗荼民族.汉朝时这里曾经称为“盘越国”,是中国的诸侯国之一,当然由汉朝册封,因而也叫“汉越国”,这种情况跟“汉委奴国”雷同.汉越国的首府,大概已经迁到“下阿萨姆”附近(注:南宋时傣族人建立的亚掸国定都在“上阿萨姆”)。
在三国时代以前,蜀身毒道一直是中原通往孟加拉国一带的唯一通道.晋朝前后,古羌族开辟了经青藏高原到达这里的通道.并占据了今不丹、阿萨姆邦等地,建立白羌国,也叫发羌国.在今孟加拉国南部沿海地区,恒河三角洲,则另建立一个达光国。
达光国的民族可能是濮人,也可能是濮人跟当地原住民族(达罗毗荼民族)长期相融之后,形成的新的民族.在今印度西孟加拉邦,贾木纳河西岸,则建立了另外一个国家,叫做“大秦婆罗门国”.还有,在今大吉岭、锡金、梅加拉亚邦、阿萨姆邦西部建立了车离国,车离国也叫东辉国,建立车离国的民族跟发羌国很亲近,也是属于羌族的分支.那加山脉一带成为濮人保留区,也叫做“濮部”。
唐朝时,原发羌国土地成为吐蕃国领土(今不丹、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萨地亚等地)。濮人保留的土地(濮部)归属南诏国(今曼尼浦尔、那加兰).原车离国更名为迦摩缕波国(今阿萨姆邦西部、梅加拉亚邦).原属古盘越国的孟加拉沿海地区,跟大秦婆罗门国合并(东西孟加拉合并),逐渐“婆罗门化”,形成今天的孟加拉民族.因为这里原来是盘越国的土地,所以后来命名为孟加拉(Bangla)是取“盘越”的谐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