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沟广义上是指年轻一代与老一代在思想方法、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兴趣爱好方面存在的心理距离或心理隔阂。由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人类学家M.米德在所著《代沟》中提出。狭义指父母子女之间的心理差距或心理隔阂。代沟主要存在于一般成人与年轻人两代人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差异并不是不可避免的。
“代沟”的出现意味着基本社会化过程已经充满了矛盾和冲突。“代沟”在某种程度上推动着两代人思考人生、反思自我,积极地寻求新的发展,促进“青年代”的社会化和“成年代”的继续社会化,使他们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同时也有利于营造一种不同代人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氛围。
因而西方学者提出了“反向社会化”概念,即“年轻一代将知识文化传递给前辈的过程”。这一现象的出现意味着传统的基本社会化的转型,一种单向的训导过程正在被一种双向的交流过程取代。
代沟指的是两代人之间,因为年龄和生活环境不同,导致人生观和价值观上有很大的差异,出现无法沟通的情况!令人堪忧的是“代沟”目前已成为许多青年人批评,为所欲为的遁词。不仅以“代沟”为理斥父辈的教诲,就是对朋友之间的善意规劝也抬出诸如“三岁一代沟”的荒谬理由加以拒绝。
而许多家长则因“代沟”之论而自惭形秽,自认落伍。非但不加强自我修养,完善子女教育,反而一味迁就,助长子女的错误行为,造成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为此我们有必要对“代沟”一词加以反思。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就是一个“孝”字。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我们的祖先把父子之亲融入一个孝字中:上面是“老”,下面是“子”,集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字。意思是说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体的,是一不是二,是分不开的。孝里面没有代沟。上一辈还有上一辈,下一辈还有下一辈;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无始无终是一个整体。正如《孝经》所言“父母生子原为孝,能孝就是好儿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