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秋收》、《残冬》
茅盾的“农村三部曲”从《春蚕》写桑蚕丝业低迷所造成的乡村倒闭,到《秋收》写农户在挨饿中的抢粮热潮,到《残冬》写农户在一年生活彻底失落之后,总算自发性起來开展武装斗争的小故事。
茅盾的《春蚕》、《秋收》、《残冬》这三篇小说集,从《春蚕》写桑蚕丝业低迷所造成的乡村倒闭,到《秋收》写农户在挨饿中的抢粮热潮,到《残冬》写农户在一年生活彻底失落之后,总算自发性起來开展武装斗争,恰好体现出了那时候旧农村现状转变和农户覺醒的整个过程,让我们留有了一幅清晰、栩栩如生的历史时间绘画。因而,这三篇小说集也是姐妹篇,合起來称之为“农村三部曲”。
《春蚕》,最开始发布于1932年11月《现代》第二卷第1期,写的是清明时节后所产生的事儿——老通宝在这里一个月時间里,历经“大焦虑不安,大信心,大拼搏,另外也是大期待”,总算得到 了蚕茧丰收,但是卖茧个人所得却还“不足还款买青叶所借的债”,結果急得病了。
《秋收》,发布于1933年4月、5月的《申报月刊》第二卷第4期、第5期,关键写到 六月底,“春蚕阶段的想象,又在老通宝的大脑里朝气蓬勃发长”;他想方设法赊来豆饼上肥,全家人没日没夜地车水浇灌。又经历了很多焦虑不安和拼搏,到秋季,总算看到稻松驰,又得到 了一个好兆头,但是結果米价飞跌,又白辛苦了一阵子,又背了一身债。
《残冬》,发布于1933年《文学(上海1933)》第一卷第1期。写的是老通宝的大儿子多双头,他早知祖辈们想着靠艰苦奋斗来改进境遇只不过想象,在哪个社会发展里“循规蹈矩为人处事就活不了命”,他与六宝的亲哥哥陆福庆等,在一个夜里,摸入反革命武裝保卫团“三甲协同队”的驻扎地,缴了她们的枪,踏入了武装革命抗争的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