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诗圣指是杜甫。杜甫少年时期曾依次环游吴越和齐赵,期间曾赴洛阳市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之后,杜甫先在北京长安应考,落第;之后向皇上献赋,向贵人相助投赠。杜甫亲眼看到了唐代上流社会的奢侈浪费与社会发展危機。安史之乱暴发后,潼关沦陷,杜甫依次展转多地。
诗圣指是杜甫。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朝杰出的现代主义作家,与诗仙李白统称“李杜”。出生于河南省巩县,户籍地湖北省襄阳市。为了更好地与另俩位作家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差别,杜甫与李白又统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作“老杜”。
杜甫少年时期曾依次环游吴越和齐赵,期间曾赴洛阳市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之后,先在北京长安应考,落第;之后向皇上献赋,向贵人相助投赠。政界郁郁不得志,亲眼看到了唐代上流社会的奢侈浪费与社会发展危機。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暴发,潼关沦陷,杜甫依次展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进川,尽管避开了战争,日常生活相对性稳定,但依然情系众生,胸襟国家大事。杜甫写作了《登高》《春望》《北征》及其“三吏”、“三别”等名篇。尽管杜甫是个现代主义作家,但他也是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篇《饮中八仙歌》可以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观念关键是民贵君轻观念,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习惯淳”的宏大理想。杜甫尽管健在时知名度并不赫赫有名,但之后声名显赫,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日本文学类都造成了长远的危害。杜甫现有约1500首诗文被保存了出来,大多数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故,时岁五十九岁。杜甫在我国古典诗歌中的危害十分长远,被后代称之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作“史诗”。后人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