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是战国末期的大文学家,是唯物主义的支持者,也是人性本恶的提出者,那么荀子是什么学派的?荀子为什么不入孔庙?荀子为什么提出性恶论?带着这些疑问,跟小编来一探究竟吧。
1、荀子是儒家学派的。荀子是战国末期赵国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荀子批判地接受并创造性地发展了儒家正统的思想和理论,整理传承了《诗经》《尚书》《春秋》等儒家典籍,为传播保存儒家思想文化做出巨大贡献。晚年蛰居兰陵县著书立说,收徒授业,终老于斯,被称为后圣。
2、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人物,荀子的观点靠近唯物主义,反对天命说,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在政治方面,荀子认为礼义与法治应该并行,同时主张依法治国;在人性的问题上,荀子主张性恶论,他认为人性有转化为恶的可能,强调后天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
荀子并不是到死没有入孔庙,而是在明朝嘉靖九年被从孔庙逐出。首先,荀子的思想并不是完全继承了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孔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他推崇的是性善论。而到了荀子的时代,他虽然学习的是儒家的学问,但是荀子却认为人性本恶,他主张性恶论,单凭这一点,孔庙的大门就不会向他敞开。其次,因为荀子的两个学生,他们后来间接导致了焚书坑儒。我们知道,孔子有着荀子这样的学生就已经很让人头疼了,可是荀子竟然有李斯和韩非这样的两个学生,不得气炸了!
荀子所处的时代是战国末期,秦统一之势已经势不可挡,每次伐攻都是数十万人。看到这些,荀子有些绝望了,看清了成王败寇的本质,社会现实趋向恶化,知道自我催眠已经不管用了。为了使人们向善,必须充分让人们认识自身的缺点,才能心悦诚服地改正,因此他提出了性恶论。荀子人性恶的根源则在于人本身具有的本能。但这种本能如果任其发展,不加节制,不加约束,就必然要产生争夺、残杀等邪恶的事情,造成社会混乱,因此他认为人性本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