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解手”一词的来历,一般认为是源于明王朝初期的大批移民风俗。《山西古大槐树志》记载:元朝末年,由于战乱、自然灾害和瘟疫流行,北方广大地区尤其是冀鲁豫一带,人民非死即逃,出现了许多无人区。
明王朝为恢复和发展生产,采取了“移民垦田”的政策,即把地狭人多的山西农民迁移到河北、河南、山东等地。但是故土难离,迁民之举遭到山西动迁农民的强烈反对。虽然一个个被强迫登记、发凭照、推上迁徙之路,但经常有人在中途逃跑。
官兵为防止移民跑掉,就把成群移民反绑双手,然后用一根长绳连接成串鱼贯而行。在押解过程中,因为旅途遥远经常有人要大小便,这些人只好向官兵报告:“官长,请解手,我要大小便。”次数多了,这种口头请求就被简化,只要说声“官长,我解手”官兵就都明白对方是要大小便了。此后,“解手”就成了大小便的代称。
但据专家考证,在明代以前的书籍中“解手”一词早已出现,如宋人词话《错斩崔宁》中就有“叙了些寒温,魏生起身去解手”(见《京本通俗小说》)。看来“解手”一词的起源还应早于明初移民之前。有学者考证认为,“解手”一词当为“解溲(溲即粪便)”的音近而讹,迁民之说似乎是民间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