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萧何、韩信三人被称为“汉初三杰”,他们为汉朝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刘邦即位后,于同年6月在洛阳开庆功宴,宴席上,他总结了自己战胜项羽、夺取天下的原因:“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方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者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作为君王,刘邦能够知人善任难能可贵,这也是他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但是千万别忘了:“伴君如伴虎”、“功高震主”。如刘邦所言,张良、萧何、韩信三人各有所长,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很难说他们三人之中谁的功劳最大。三人功高皆确定无疑、都足以震主;最终结局却只有韩信招致杀身之祸。
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的张良,汉高祖刘邦曾评价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能让刘邦作此评价,已然说明张良的实力。张良的事迹见于多件传于后世的故事中,最为人称道的便是鸿门宴上,助刘邦脱身,后来又凭借机智谋划、文韬武略协助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夺得天下,帮助吕后扶持刘盈登上太子之位。
这里要明确说一下,因为刘邦宠爱戚夫人,欲立其子为太子,吕后遂求救于“智囊”张良,张良献计请刘邦敦聘不至的“商山四皓”出山辅佐刘盈,后来刘邦果然不提更易太子之事。一个计划,让皇帝、皇后、太子都心悦诚服,张良不愧为“谋圣”。
张良素来体弱多病,自从刘邦入都关中,天下初定,他便托辞多病,闭门不出。随着皇位的稳固,张良也逐渐从朝堂上退下来,进退咸宜,在刘邦翦灭异姓王的残酷斗争中,张良也极少参与谋划。在皇室的明争暗斗中,张良也恪守“疏不间亲”的遗训。
张良不恋栈权位,他精通黄老之道,晚年据说跟随赤松子云游。去世后,谥为文成侯。应该说张良是三人当中刘邦最放心的一个人。一方面,张良是韩国贵族的后代,属于外乡人,在关中没有自己的势力,而且一直跟随在刘邦身边;另一方面张良精通黄老之学,深知“不伐其功,不矜其能”,功成身退的道理,所以刘邦论功行赏时,张良拒绝了刘邦对自己“自择其三万户”的封赏,只要了“留”这个地方。
因为张良没有根基且淡泊名利,所以刘邦对张良最为放心,张良也因此得以善终。相比于张良,萧何在关中似乎“根深蒂固”,这一点也引来了刘邦的猜忌。据说刘邦曾三次试探萧何,看他有没有贰心。但萧何三次都将刘邦的疑心和顾虑打消了,从而化险为夷、幸免于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