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就是对《春秋》的解释文本。《春秋》是儒家经典,与《诗》、《书》、《礼》、《乐》、《易》并称六经(后《乐》失传,并称五经)。所以《春秋》也叫《春秋经》。是孔子编辑修订的周代鲁国国史。但是由于用语简练,孔子在编撰《春秋》的时候注重价值观的输出,将一些事情的褒贬蕴含在只言片语之中,称之为“春秋笔法”,所谓“孔子著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所以其中内容就相当值得玩味。一般人很难理解。于是,就诞生了一系列专门解释《春秋》的书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被称为春秋三传。
说的浅一点的话到这儿也就结束了。不过还有很多点值得说一下。现在已经基本看不到单独出版的《春秋》了,要看《春秋》的原文,就要到春秋三传中去找。原文都在春秋三传之前有。但是,三传记载的原文是不同的。首先是时间长度不同,《公羊传》和《谷梁传》里的原文都是从鲁隐公元年记录到鲁哀公十四年,而《左传》记录的是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两者相差了整整十四年。
其次是文字写法不同,虽然在鲁哀公十四年之前的事迹都是相同的,写法却有不少差异。原因就是《春秋》也有两个版本流传,《左传》里的是《春秋古经》而《公羊传》、《谷梁传》里的是《春秋经》。因为年代久远,所以流传下来的难免不同。甚至有一种说法,《左传》补充的十三年内容与《春秋》已经无关了,是另一部书。至于春秋三传的作者和成书年代,也是众说纷纭。
一般都认为最早成书于汉代。三本书传说都能追溯到战国时代,但都是口传,《公羊传》作者相传为孔子的弟子子夏的弟子公羊高,《谷梁传》作者相传为子夏的弟子谷梁赤,《左传》作者相传为左丘明,当然,其实都不可考。
历朝历代,由于《春秋》作为儒家经典必读,也是官方主流思想和科举考试的重要依据,所以,不同朝代会根据各自不同喜好选取《公羊传》、《谷梁传》、《左传》作为《春秋》的正统解释。到了唐代,将原本的“五经”扩展为“九经”。即将《礼》一分为三《周礼》、《仪礼》、《礼记》。而《春秋》则也一分为三,春秋三传全部列为“经”,成为儒家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