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的特点:吃苦耐劳、勤劳勇敢、刻苦钻研、乐于助人小福则安、自尊和自卑都特强、爱搞客家小团体等特点。客家人是所在居住地的后来的群体,大部分肥沃的土地已被当地人居住,所以客家人的居住地都是较贫瘠的,而且为了防御外来敌人骚扰客家人的居住地大部分是靠山而居,并发展了抱团群居的土楼。
客家人因贫穷而吃苦耐劳,因居住地贫瘠客家弟子的出路就只有从军和发愤读书,所以客家人打仗勇敢、好读书且聪明;但因为客家人先天是后来居住地的人群常受原居民的歧视和误解,加上客家人的语言与其他人群的差异造成客家人特爱抱团(在非客家人的居住地尤为突出),所以以前客家人基本上是与客家人联姻。
客家作为汉族的一个民系,其起源存在多种说法,主要的有客家中原说和客家土著说。客家中原说认为客家主体构成为来自中原的移民,而客家土著说则认为“客家共同体,是南迁汉人与闽粤赣三角地区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后产生的共同体,其主体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古越族人民,而不是少数流落于这一地区的中原人”。
一般认为,客家民系是南迁汉族人在唐末至明中叶聚集于闽、粤、赣连结地区,经过与当地畲族、瑶族等土著居民融合而成的,具有有别于汉族其他民系的独特的方言、文化和特性的一个汉族民系。它以汉人为主体,同时包合经融合有客化的畲瑶等少数民族。
客家民系是以汉人为主体的,其文化的主要特征及表现出继承中原汉族文化,所以应肯定为汉族的一个支系。但是这支民系不是纯汉族血统,其文化也不是纯中原汉文化,所以作为一个群体,其成员就应该包含相互融合,享有共同文化特征的不同民族的成员。因此,“客家”的说法是作为一个汉族民系的称谓,并非是一个种族的概念,而是文化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