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王和郡王的区别;亲王在中国封建制度中,为王爵的第一等,自然要比郡王的等级要高。除皇室外,有功的大臣们也可以被封为郡王,皇帝对亲王比对郡王亲近一点。亲王一般指的是皇帝或国王近支亲属中封王者。其名始于南朝末期。隋代以皇帝的叔伯兄弟和皇子为亲王,唐代以皇帝的兄弟和皇子为亲王。
一般是跟皇室有血缘关系的人,皇帝对他们格外开恩。一般太子成为皇帝之后,会把其他对自己有威胁的亲王们支开。而郡王一般不会对皇帝有威胁,因为他们大多是跟皇帝比较疏远的皇室。
郡王:唐宋以后,郡王皆为次于亲王一等的爵位。对于皇帝来说,郡王在皇帝眼里是最信任的臣子,因为他们虽不如亲王身份高,可很忠心,节外生枝这种事情大多不会在他们身上发生,比起一些不起眼的亲王,郡王有时候比亲王还受重视。
亲王和郡王都是清朝时期高级爵位,其中亲王是第一等爵位,在宗室中只有元朝或清朝皇帝的子嗣和兄弟、贵族才能获得的爵位。无论在蒙古还是在清朝时期,亲王都是仅次于皇帝的爵位,在早期如果没有大功是无法被封这个爵位,而且作为亲王的子嗣也没办法随意继承这个爵位,一般来说都是要削爵。
顺治时期的规定是:被封了亲王的人,最大的儿子是世子,其他的儿子就要被封为贝勒。而当时的皇子可以通过恩封的方式来获得爵位,一般皇子满十五岁后,就可以去宗人府申请爵位,宗人府再向皇上启奏,但是如果皇上没有同意,那就需要等五年再来申请,反复如此,直到获得为止。
在清朝亲王的俸禄是岁银一万两,岁米五千石,可以穿着的龙服:身前身后五爪正龙各一团,两肩五爪行龙各一团。还有一些比较厉害的亲王甚至可以拿到双倍的俸禄,要知道当时的一品官员一年所能拿到的俸禄也不过是白银18两,还有米粮180斛,一品官员是很难当上的。所以可想而知两个位置之间的差距,这也是导致后来清朝财政入不敷出,相关主体被拖垮的情况出现的原因之一,在当时这种不公平的制度下,可以说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终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