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猿,人类的祖先是古代类人猿,而并非现在的猿猴。古代类人猿经过漫长进化,其中部分被迫离开了森林,通过长期劳动逐渐进化成了人类;而另一部分由于始终没有离开森林,没有经过劳动的锻炼,所以还是猴子或大猩猩等现代类人猿。
现代灵长目传统的分类法是分为两个亚目,即原猴亚目和猿猴亚目(或称类人亚目)。原猴亚目包括狐猴次目与跗猴次目(或称眼镜猴次目)。猿猴亚目又分为新大陆的阔鼻类和旧大陆的狭鼻类两个次目。与人类关系密切的为狭鼻类,由它再分两个超科,即长尾猴超科(或称猕猴超科)和人形超科。人形超科包括三个科:长臂猿科,为小型猿类;猿科,为大型猿类,包括大猿、黑猿和褐猿三个属;人科,仅含一个属,即人属。按照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大猿和黑猿与人类的基因颇为接近,在分类学上已将此三者归为同一科,即人科。因此,猿科中仅存褐猿一属。可见,所谓“猿类”,只是灵长目分类学中的人形超科中的成员,而科学上的所谓“类人猿”,实际上是指人形超科中除人类之外的现代猿类。现代灵长目的分类体系也反映出它们的进化趋势。从传统分类可以看到,由低等到高等可分为四个等级,即狐猴类、眼镜猴类、高等猴类和人形超科(即猿类和人类)。化石灵长类的进化地位,正是按这个分类体系所反映的演化趋势而确立的。灵长类演化趋势是由原猴类亚目向猿猴亚目演化,后者进一步分化为阔鼻类和狭鼻类,直至狭鼻类又演化为现代狭鼻猴、猿和人。
法优姆“猿”,其实早已不是什么新东西。从上世纪60年代起,就在开罗西南一个名叫法优姆的地方的距今3700至3100万年的渐新世早期地层中,发现许多破碎的灵长类化石,至今已有近千号标本。最初由灵长类学家西蒙斯研究,将之归为7个不同的属:一个为原猴类,其余为猿猴类。猿猴类中引人注目的是“原上新猿”和“埃及猿”。原上新猿被作为中新世“上新猿”的祖先,也被认作可能是现代长臂猿的祖先,以后的研究否定了这一看法。克拉克·豪厄尔在1965年出版的《原始人》一书中,上新猿是没有尾巴的,表示它是古猿,但1973年再版时,上新猿长出尾巴了,变成了猴子,它的祖先原上新猿就更不用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