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沙鱼是东南亚国家的淡水养殖品种,湄公域中一种特有的优质经济,越译为“卡巴沙”,意思是“三块脂肪鱼”,因为该鱼在生长过程中,腹腔内积累有三块较大的油脂,约占体重的58%。该鱼具有生长快、个体大、产量高、食性广、易饲养、肉质白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无肌间小刺、利于加工等优点。它常常被冒充成龙利鱼、鲷鱼、鳕鱼等海鱼出售。
放养4厘米~5厘米规格苗种,放养密度3万尾/亩~5万尾/亩,饲料投喂量5%,至10月底规格达到50克~100克;10月底至翌年3月底搭建塑料大棚越冬,放养密度2万尾/亩~3万尾/亩,饲料投喂量1.5%~2%,越冬期间保持水温20℃以上。4月初放养100克~150克的大规格越冬苗种,亩放养4000尾~5000尾,养殖5个月可达到1.3千克~1.5千克/尾的商品规格。饲料可使用罗非鱼或塘鯴鱼饲料(蛋白含量28%~32%)代替,投喂量3%~5%,饲料系数1.3左右。
巴沙鱼广义上可以称为鲶鱼,原生于东南亚淡水流域,譬如越南湄公河、泰国昭拍耶河等水域,巴沙鱼和罗非鱼一样,都是一种重要的食用鱼种,口感和外形也很相似,体型较大,适应能力强,生长周期短,适合高密度放养,所以被各国引进广泛养殖,价格也非常平民,巴沙鱼适应性强,病虫害也少。
相比于一些容易生病的淡水鱼种,药物残留可能会更低,至少不会比其他经常食用的淡水鱼种风险更大,一般在超市中买到的巴沙鱼都经过冷冻,冷冻后的巴沙鱼为了保持口感会做保水处理,缺点就是鱼肉的含水量较高,鱼肉本身风味减淡,所以一般巴沙鱼适合做煎烤水煮等重口菜式,巴沙鱼还有一个优势就是脂肪含量少,可以作为减脂餐中鸡胸肉的代替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