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认为什么是仁爱的基础

侵权或有害信息举报入口 2021-10-05 17:51

1、孔子是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中具有卓越贡献和巨大影响的伟人。他开创的"仁"的思想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礼乐文明的重要根据,价值观念的是非标准,伦理道德的规范所依,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价值。总体说来,以"仁"为核心的仁爱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整个儒家思想体系的基础理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观念,"天下归仁"是孔子的社会理想。《论语》中提到"仁"的次数多达到109次。《论语》中曾这样记载:"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在这里我看到孔子师徒强调要以行"仁"为已任,至于"死而后已";可见"仁"在他思想中的地位和意义。孔子思想之所以经久不衰,影响深远,臻至世界名贤,全在一个"仁"字上;而"仁"的内涵之渊博、丰富又实在值得今人深入理解、探究。

2、"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既是一种理性的动物,更是一种情感性的动物;仁爱之情是人类自然情感的生发,更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诉求。孔子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仁"以孝悌为本,从孝悌出发,表明"仁"首先立足于亲亲之情。"仁爱"是一种伦理原则,最直接最明显的体现为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孔子重视亲亲之情,在他看来,子女对父母的"孝"不仅仅指孝顺,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奉养,更重要的是对父母的敬重,但并不是无原则的绝对服从,子女应该"事父母几谏",要委婉规劝,使其改正。而"悌"也是不仅仅是兄长对胞弟的关爱之情,它也是双向的,弟妹兄长也应有敬爱之情,所谓"父慈子孝,兄弟友恭"就是这个道理。

3、孔子的仁爱不是没有原则地面向每一个人,孔子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爱人"的对象只是那些遵循周礼的人,对于无视周礼、违背周礼的人,是"恶"而不是"爱",那种认为孔子仅仅表现出对统治者的爱或者孔子的爱是面向所有人的看法都有所偏颇。正是这种有亲疏远近,有是非曲直的爱,才真正体现人性的基本需要,才能被大众接受。这是对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的尊重和遵循,这种强调仁的情感性的思想和取向在儒学20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可谓一以贯之,它教会人们要重视人的情感追求,理解、同情、关心他人,要把理解人的情感,理解他人的需要作为"爱人"的重要内容。因此"仁爱"是维系整个人类社会生生不息的情感根基,是整个人类社会最显浅、也是最深沉的"爱"。

4、那么"仁爱"也就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伦理原则。"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

5、首先,"克己复礼"重在"克己"。"克己"即要学会自己约束、自我控制。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这就是讲每个人要有"为仁"的态度和愿望,何以成仁关键在于自己如何去做,而非"由人",不是他人的推动和要求,而是主体自己的主动追求,可见孔子在这里明确地肯定了道德行为、道德实践的主体性原则。同时它也暗示虽然仁德作为一种理想人格很难实现,但并非遥不可及,通过个人自觉的努力,是完全可以达到仁的境界的。其次,"克己复礼"之"礼",贵在中和。正所谓"礼之用,和为贵……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矣。"(《论语.学而》);《中庸》也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庸》第一章)孔子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谐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而是要以礼节制之。同时,人的情感无论喜怒哀乐都要适中而不过分,这才符合礼,"《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最后,"克己复礼"还须以仁充实礼。面对礼崩乐坏"的现实局面,孔子感慨万端,云:"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他认为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礼乐制度又何谈建起呢?因此,任何礼乐都只是流于外在的形式,要建立起真正的礼乐文明还必须以"仁"作为作为内在的情感基础,以仁充实礼,从而实现仁德。

6、"忠"和"恕"都是推己及人的施仁方法。忠"是对自己的要求,表现为一种认真、虔诚的态度--真心诚意、积极为人。"恕"则是对他人的要求,表现为对他人的尊重、宽容--将心比心,宽恕待人。忠恕之道是仁爱精神的具体化,是行仁之方。正是通过这种"忠恕之道",才得以把"仁爱"思想从爱亲推广到"泛爱众"。

7、孔子的仁爱思想流传千年,时至今日仍具有无限的生命力,深入理解和探究孔子仁爱思想并将其发扬光大,既是时代的呼唤更是教育的使命。

8、孔子是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中具有卓越贡献和巨大影响的伟人。他开创的"仁"的思想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礼乐文明的重要根据,价值观念的是非标准,伦理道德的规范所依,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价值。总体说来,以"仁"为核心的仁爱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整个儒家思想体系的基础理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观念,"天下归仁"是孔子的社会理想。《论语》中提到"仁"的次数多达到109次。《论语》中曾这样记载:"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在这里我看到孔子师徒强调要以行"仁"为已任,至于"死而后已";可见"仁"在他思想中的地位和意义。孔子思想之所以经久不衰,影响深远,臻至世界名贤,全在一个"仁"字上;而"仁"的内涵之渊博、丰富又实在值得今人深入理解、探究。

9、"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既是一种理性的动物,更是一种情感性的动物;仁爱之情是人类自然情感的生发,更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诉求。孔子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仁"以孝悌为本,从孝悌出发,表明"仁"首先立足于亲亲之情。"仁爱"是一种伦理原则,最直接最明显的体现为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孔子重视亲亲之情,在他看来,子女对父母的"孝"不仅仅指孝顺,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奉养,更重要的是对父母的敬重,但并不是无原则的绝对服从,子女应该"事父母几谏",要委婉规劝,使其改正。而"悌"也是不仅仅是兄长对胞弟的关爱之情,它也是双向的,弟妹兄长也应有敬爱之情,所谓"父慈子孝,兄弟友恭"就是这个道理。

10、孔子的仁爱不是没有原则地面向每一个人,孔子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爱人"的对象只是那些遵循周礼的人,对于无视周礼、违背周礼的人,是"恶"而不是"爱",那种认为孔子仅仅表现出对统治者的爱或者孔子的爱是面向所有人的看法都有所偏颇。正是这种有亲疏远近,有是非曲直的爱,才真正体现人性的基本需要,才能被大众接受。这是对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的尊重和遵循,这种强调仁的情感性的思想和取向在儒学20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可谓一以贯之,它教会人们要重视人的情感追求,理解、同情、关心他人,要把理解人的情感,理解他人的需要作为"爱人"的重要内容。因此"仁爱"是维系整个人类社会生生不息的情感根基,是整个人类社会最显浅、也是最深沉的"爱"。

猜你喜欢

儒家代表人物有哪几个,除了孔子孟子荀子还有这些人
2021-08-17
儒家代表人物有哪几个,除了孔子孟子荀子还有这些人
中国历史上三个半圣人,孔子是世界公认四大圣人之一
2020-09-18
中国历史上三个半圣人,孔子是世界公认四大圣人之一
韦编三绝的主人公是谁,孔子(比喻读书勤奋)
2021-12-30
韦编三绝的主人公是谁,孔子(比喻读书勤奋)
孔子为什么赞同曾皙的观点
2020-06-02
孔子为什么赞同曾皙的观点
孔子直系后人是谁
2020-10-09
孔子直系后人是谁
遂溪孔子庙在哪里
2020-07-27
遂溪孔子庙在哪里
孔子名字的含义是什么,孔子名字来历50字
2021-01-11
孔子名字的含义是什么,孔子名字来历50字
孔子多少岁时去世了,孔子孟子多少岁时去世了
2021-01-11
孔子多少岁时去世了,孔子孟子多少岁时去世了
孔祥熙是孔子的后代吗
2020-06-26
孔祥熙是孔子的后代吗
孔令辉是孔子的后代吗
2020-06-26
孔令辉是孔子的后代吗
孔子是什么朝代的人,孔子是哪个朝代的
2020-12-21
孔子是什么朝代的人,孔子是哪个朝代的
孔子眼和佛眼的区别
2020-06-27
孔子眼和佛眼的区别
遂溪孔子城要门票吗
2020-07-27
遂溪孔子城要门票吗
孔子姓什么,姓子,孔氏,名丘,字仲尼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2020-11-17
孔子姓什么,姓子,孔氏,名丘,字仲尼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古代的六艺指的是什么,孔子教学的六艺指的是什么
2021-01-24
古代的六艺指的是什么,孔子教学的六艺指的是什么
孔子为什么要周游列国
2020-08-16
孔子为什么要周游列国
孔子的故乡在山东省的哪个城市,孔子的故乡河南哪里
2021-01-25
孔子的故乡在山东省的哪个城市,孔子的故乡河南哪里
孔子学院是几本
2020-06-26
孔子学院是几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