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儒家道家佛家思想的看法和认识

侵权或有害信息举报入口 2021-10-26 14:58

1、道家思想讲的是,天人合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反对斗争。最后演变成为道教,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道家思想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就是寄情山水。文人墨客,书法绘画,都体现出山水风情。还有军事思想,也都是按山水地势情况排兵布阵,并创造出很多阵法。对百姓的影响,是做任何事都讲一个道字,什么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又盖盗亦有道等等。

2、佛家讲诸法空性,道家讲清净无为,殊途同归,都在讲如何找到世界的本源,万物是如何产生发展变化的,如果只是想了解,它不是知识,不能了解,只能自己亲自去体悟,如果想知道世界的真相,万物的起源,只有无知无欲,混混默默,脑袋放空,行事无为,空和无为是了解真相的途径和方法,真相只能自己去了解

3、一说到佛家道家,就联想到随缘、平心静气、好好做人、对别人好、努力。这也是媚俗。得出这种结论需要看佛教吗?你是从哪里了解佛道的?其实大众心里类的图书全是这么写的,朋友圈里这些东西也不少,在看佛教之前,这些东西就已经弥散在社会里了,你只是把已经嵌入在头脑里的概念投射到佛教中罢了。

4、道家,道法自然,讲的是怎么去认识、接触、学习、利用这个规律。在抖音上有个账号,叫“职场老思”,经常讲的是一些应用道德经的故事,挺有意思。认识周围的规律,包括自然界,包括人心,等等等等,并且利用这个规律,搞一些事情。

5、老子提出了"道"作为自己学说的最高范畴,并加以系统化的论证。以"道"为核心,老子展开了他的全部学说。特别是其中关于宇宙起源和本体的探讨,以及系统的认识论学说和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更是具有"独创性"的"哲学"思想--这里指的不是广义的哲学。毫无疑问,老子的道论开创了中国哲学中的形上学传统,"道"是中国古典哲学无可争议的最高范畴,中国哲学中的重要概念、范畴出于老子的最多,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完全可以说,老子是中国哲学的开创者。中国哲学能与西方哲学对话,主要有赖于道家,特别是有赖于老子的思想。对此,张岱年先生就曾说过:"老子的道论是中国哲学本体论的开始,这是确然无疑的。……在中国哲学本体论的发展过程中,道家学说居于主导地位。"[1]

6、这里需要申明的是,本文所说的"道论"专指围绕"道"进行的形而上之哲学思考,而不是泛指所有关于"道"的言论。"道"范畴并非道家的专利,先秦各学派都谈论"道",而且都不在少数,可谓儒有儒道,墨有墨道。不过,诸家之"道"皆为政治、伦理范畴,唯有道家之"道"具有形而上的哲学意义。就儒家而论,《论语》中"道"字凡76见,多为人伦之"道",且孔子从不谈论"天道",有子贡所说"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2]为证。在儒家学说中,"仁"、"义"、"礼"等都是具体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而"道"则具有更高的概括性,泛指儒家的最高追求,或曰儒家的真理、主义。士君子都应"志于道",不惜"以身殉道",甚至"朝闻道,夕死可矣"[3]。"道"也泛指儒家的所有主张,孔子所谓"吾道一以贯之"[4]是也,它内在地包含着所有具体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而这些具体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则是"道"的不同表现形式和实现"道"的途径与方法。如孔子说:"行义以达其道"[5],孟子也说:"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6]"仁"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亲相善的关系,以这种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来处理人际关系,便是儒家之"道"。因此,不论是孔子的"杀身成仁"还是孟子的"舍生取义",都是"以身殉道"。总之,儒、道两家虽然都重视"道",但两家各自的"道"只是符号形式相同,意义和内容却有根本的差异,道家的"道"以形而上的哲学意义为主,儒家的"道"则为伦理、政治范畴。

7、有一种很有影响的观点,认为道家注重天道,轻视人事,实际的情况恐非如此。道家虽然善于在宇宙的背景中思考,道家著作虽然以谈论天道和哲理为一大特色,但终归还要落实到社会和人生中来。如《老子》书中谈天道和哲理要超过任何一部古代典籍,因而说道家注重天道是没有问题的。但说道家轻视人事,恐怕就不合于事实了。以《老子》为例,书中的主要篇幅还是谈社会政治与人生的,有的是直接谈社会政治与人生,有的是从哲理中引出社会政治人生,或从社会政治人生中提升出哲理,有的则两者兼而有之;即使是只谈抽象哲理的语句,就《老子》全书而言,最终也是要为社会人生求得天道观方面的依据和指导。因而老子所开创的道家有着丰富的关于社会与人生的哲理性思想,正是由于道家对社会人生问题的关注,并提出了与儒家迥异的看法和解决方式,因而才能在这一广大的领域同儒家学说形成互动和互补。

8、大体来说,孔子开创的儒家的价值观,以人文主义为基本取向,注重道德的完善和人格的提升,强调积极进取,投身社会事业。老子开创的道家的价值观,以自然主义为基本取向,注重天然的真朴之性和内心的宁静和谐,主张超越世俗,因任自然。

9、由于价值取向的差异,儒道两家对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人生道路便有了不同的设计。儒家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持乐观的态度,为士人君子设计了一条进取型的人生道路。在儒家看来,个人的价值必须置于社会群体中才可以实现,人生只有投身社会事业才有意义,他们主张以天下为己任,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应为之奋斗的目标,主张个人应尽可能多地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道家对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则持有一种谨慎、冷静的态度,他们敏锐地意识到文明的进步是必须付出代价的,对社会发展的曲折性有充分的估计,对人类在不断进取的过程中可能造成的问题和对人性本身的扭曲与伤害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老子及早地观察到了这些我们今天称之为异化的现象,予以了高度的重视,并且提出了自然主义的原则,力图用回归自然的方法来避免、克服和矫治之。老子的这一思想是深刻的,老子学说中的许多内容都是针对社会和人性的异化现象提出来的。在老子看来,人性的真朴永远应该是人生进取的出发点,社会发展和人生进取都不应以丧失自然和谐和真朴之性为代价。

10、首先,从总体上看,儒家倡导进取型的人生,道家则比较超然通达,故而给人以儒家入世、道家出世的印象,其实并不尽然。事实上,儒家的孔、孟和道家的老、庄都同时具有积极用世和超然通达两种心态,只不过孔、孟更为用世些而老、庄更为超然些罢了。老子和庄子都具有很强的文化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只是他们较多地以批评者的面目出现而有别于孔、孟而已。孔、孟在积极进取追求事功的人生道路上也常怀有超然通达的心态,孔子主张"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7],欣赏曾点式的超脱旷达,对"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8]的人心向往之,并认为"贤者避世,其次避地,其次避色,其次避言"[9],甚至萌发"道不行,乘桴浮于海"[10]的念头,荀子也述孔子之言曰:"居不隐者思不远,身不佚者志不广"[11];孟子亦曰:"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12]孔、孟这种矛盾心态或灵活态度是他们在天下无道,人生常穷而不得志的社会现实中不得不采取的一种自我调节和心理准备,在这一点上,他们与老、庄是一样的。在后来经过历史选择而逐渐形成和定格的文化格局中,儒家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得到了强化和突出,而孔、孟原有的那种超然与灵活的心态逐渐被淡化乃至被遗忘;相反,道家式的入世情怀却被淡忘,其超然通达的方面却被突出,以致道家在世人的心目中只是以旁观者的面目出现,道家思想遂主要被用来应付逆境和在人生进取中起调节缓冲的作用。总之,本来面目的孔、孟、老、庄与历史锁定的孔、孟、老、庄,都是应该区别对待的。

猜你喜欢

身上有道家缘分的反应,会莫名其妙的预感产生
2021-09-15
身上有道家缘分的反应,会莫名其妙的预感产生
道家很玄很霸气的句子,我欲度你成仙,却被你渡成了人
2021-05-08
道家很玄很霸气的句子,我欲度你成仙,却被你渡成了人
道家仙怎么跟仙家沟通
2021-11-09
道家仙怎么跟仙家沟通
道家三昧真火修法
2021-11-08
道家三昧真火修法
道家看事和仙家看事如何不同
2021-10-30
道家看事和仙家看事如何不同
符合道家艺术精神的描述有哪些
2021-11-03
符合道家艺术精神的描述有哪些
道家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2021-11-08
道家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出马出道跟道家是一个道吗
2021-11-01
出马出道跟道家是一个道吗
儒家入世道家出世佛家是什么
2021-10-28
儒家入世道家出世佛家是什么
道家拜佛三拜九叩正确姿势
2021-11-03
道家拜佛三拜九叩正确姿势
疫情体现的道家精神
2021-11-10
疫情体现的道家精神
道家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2021-11-08
道家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道家佛家仙家都有哪些
2021-11-09
道家佛家仙家都有哪些
佛度有缘人上句是什么道家怎么说
2021-10-31
佛度有缘人上句是什么道家怎么说
道家双修女性方法
2021-11-08
道家双修女性方法
道家管理思想是什么
2021-11-05
道家管理思想是什么
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是道家思想吗
2021-10-25
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是道家思想吗
道家各派都分别修炼的什么法术
2021-10-29
道家各派都分别修炼的什么法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