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服是一种衣身紧窄,便于骑射的服装,与当初的中原服饰有所差距,自胡服传入中原,便开启了多年的历史文化。那么胡服最早由谁引入中原?胡服为什么被废?胡服为什么能在唐朝流行?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1.胡服最早由赵武灵王引入中原的。胡服进入华夏,始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首先采用这种服装的赵武灵王,是中国服饰史上最早一位改革者。赵武灵王改进了军队的服装装备。窄袖交领右衽的服装,在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之后成为中国最早的正规军服,以后逐渐演变改进为后来的铠甲装备。
2.胡服最早是由赵武灵王引入中原,赵武灵王是中国服饰史上最早一位改革者,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颁胡服令,为了对抗北方游牧族群的入侵,推行胡服骑射。胡服与当时中原地区宽松的服装有较大差异,特征是裤子紧窄,腰束郭洛带,用带钩,便于骑射活动。据《史记·赵世家》记载,为了给全军作出表率,他自己带头穿起胡服,并要求身边的将军、大夫,嫡子、代吏全部穿著。
首先,是“骇于未见”的常理使然。其次,是“夷夏观念”的惯性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文化中,夷夏之辨和春秋大义观念的影响很深,在夷夏之辨观念的熏陶下,以夏变夷才是正义,以夷变夏则为汉人所不耻。因此,历代中原正统君臣对胡俗侵染都明令抵制。再有,主要是出于政治舆论的考虑。契丹之与北宋,女真之与南宋,都是有亡国灭种之恨的民族,要使国民同仇敌汽,“恨不寝皮食肉”,更何况把敌人的衣物穿在身上呢。尽管如此,胡服的影响仍无法阻挡。
胡服能在唐朝流行的原因:李唐皇帝带有鲜卑族的血统,所以他们在处理同周边各族的关系上,能够视华、夷为一家,并推行各民族文化兼容并包的政策。各少数民族入居内地者增多,而唐代统治者也视夷狄为一家,大量任用胡人或胡人后裔为官甚至担任要职。他们为唐代兼容并包的文化政策、胡化倾向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唐文化的胡化倾向主要表现在婚姻礼俗、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体育活动、音乐舞蹈等方面。